多年經驗技術的檢測技術服務
在夜深人靜的海口街頭,總有幾名男子穿著反光服,手里拿著一根長長的金屬桿,行走在大街小巷。他們沿著自來水管網線,將金屬桿的一端貼在地面或管道上,另一端貼著耳朵,凝神仔細聽辨地下的微弱聲響。有時候,他們奇怪的舉動還會被熱心市民誤認為偷井蓋的小偷……他們是誰?在“聽”什么?今天的《非常職業》讓我們一起認識給自來水管網“聽診”的聽漏工。
記者 鐘起的/文
聽診 地下水管漏水看不見,“聽”出來
在每座城市地下,那些被水泥或泥土封閉的空間里,埋著許多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管線,自來水管網便是其一。這些管道長期埋在黑暗潮濕的地下,時間長了難免會被腐蝕,產生漏水點。水管“生病”了,又不方便經常開挖“體檢”,這該如何是好?
5月9日星期六,晚上8點半,記者來到海甸島攔海中村一巷,看見5名男子在忙碌,有人將一根近一人高的金屬桿一頭伸進自來水管線的閥井里貼在管道上,另一頭貼在耳朵上,身子微側,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地聽著什么。將金屬桿沿著管線變換幾次位置后,他們好像確認了什么,用紅色油漆在地面上畫了一個直徑約20厘米的圓,并在圓里畫了一個“×”。
由于天氣悶熱,一番忙碌下來,5名男子滿頭大汗。他們是“聽漏工”,海口威立雅水務有限公司檢漏班的王聞、孫樂欽、林勇、王存照、陳明旭,是用耳朵為海口自來水管網“聽診”的醫生。
“今天凌晨1點,我們在攔海村正常巡檢時,用聽音桿聽出攔海中村一巷的自來水管有異常,需要打開井蓋進一步‘聽診’確認,不過當時太晚了,打開井蓋會影響居民休息,所以我們現在再次過來確認。”王聞告訴記者,當晚8點,他們帶著儀器設備來到現場,已基本確定了漏點。“我們確定漏點的位置后要做個標志,從內部平臺上發給搶修隊,要盡量把誤差控制在一米內,這樣搶修隊開挖搶修時可以減少成本,也能避免開挖范圍過大影響交通。”
“很多時候,埋在地下的自來水管漏水看不到、摸不著,只能靠‘聽’來發現。自來水管漏水、過水、用水等音色還是有區別的,干這一行,憑的就是經驗、耐心和細心,必須學會根據不同的聲音,判斷自來水管有沒有漏水。”王聞說,由于白天有各種噪聲,因此,他們的上班時間是相對安靜的夜間,特別是凌晨夜深人靜時,才好辨別管道中傳出的輕微異響。通常,他們會在晚上8點左右開工,一直干到凌晨兩三點才收工。
傳承 沒有“專業學習”,以師傅帶徒弟
王聞是檢漏班的班長,做聽漏工已經20多年,其他隊員都是他帶出來的徒弟。“我們隊伍人數最多時大概是10余年前,當時有12人,分成4個組分別巡檢,人數最少時只有3人,現在有5人。”王聞告訴記者,這5人中有70后、80后和90后,除了他在這個崗位時間最長,孫樂欽也干了有10余年,陳明旭則剛剛加入。“這一行沒有專業學習,憑的是經驗和技術,靠的是聽力。我們一直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來培養聽漏工,能不能做下去要因人而異,一般至少要培養一兩年才能獨立。”
“我剛剛加入一個多月。”陳明旭告訴記者,他原來是公司的審計,主動要求加入檢漏班,“我對‘聽漏’工作很感興趣,而且這段時間已逐漸適應,雖然經驗不足,但師傅們都在認真傳授經驗,我相信自己能做好。”
檢漏班負責的是全海口的自來水管線檢漏工作,這份工作全年無休,每個月根據自行劃出的區域輪流檢漏。這只是正常的夜間巡檢,如果遇到突發情況,不管白天還是晚上,他們都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盡快檢查并確定漏點位置,以便搶修隊及時搶修。如果有居民反映水壓低,在排查各種原因后,推測可能是管道有漏,他們也要盡快趕到現場檢漏。
王聞告訴記者,除了大街小巷,老舊小區和城中村的自來水管線布局往往復雜,埋在地下久了也容易破損,出現問題對居民的生活影響也更加直接,而這些也是他們重點巡查的地方。
烏龍
晝伏夜出,有時被誤認是“小偷”
“聽漏工”晝伏夜出,在大街小巷及居民樓周邊轉悠,拿著手電筒、鐵鉤及一些奇奇怪怪的工具,東瞧瞧西看看,不時還會將井蓋撬開。因此,他們常被熱心市民或保安悄悄舉報,誤認成偷井蓋的“小偷”。“有的市民警惕性比較高,不過我們向他們解釋后,他們也就明白和理解了。”孫樂欽說。
孫樂欽介紹,他們也不是每次都能檢出漏點,有的漏點位置比較復雜,有時候要反反復復用儀器進行檢查,連續幾天才能發現一個漏點。比如,靠近工廠的區域,由于廠房里的機器、附近的電纜都會產生噪聲,給“聽漏”帶來影響。因為基本上是步行,一個晚上走十公里八公里是常事。
王聞告訴記者,他們用的輔助檢測的儀器還有多種,常用的有聽音桿、聽漏儀、測管儀、電子聽音棒、鉆頭等,當漏點范圍確定在兩三米內,如果聲音異常,也會用鉆頭打孔的方式,進一步精準判斷。總的來說,不光是憑借電子設備,更多的時候還是要用聽音桿,及自己總結的一些土辦法和經驗判斷。
自豪
“每次發現漏點會很有成就感”
記者觀察發現,聽漏工作其實比較枯燥無味,走路、撬井蓋、彎腰聽、辨別位置、定位、打記號、繼續走路……不斷重復這些動作。王聞說,“確實如此,不過看似簡單,但是除了經驗和技術,更要有耐心和細心才能做好。及時發現漏點,便能及時降低損耗,因此每次發現漏點會很有成就感。不過,我們希望漏點越少越好,這樣的話公司的損失也就越少。”
因為工作時間原因,他們和家人的生活總有“時差”。每次回到家,家人早已進入夢鄉,他們小心翼翼開門、躡手躡腳洗漱后才休息,起床時家人已是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了。
“聽漏工”的辛苦付出,為公司和社會節約了不少水資源。海口威立雅水務管網運行部何副經理介紹,地下自來水管網在運行中難免會有管道被腐蝕,產生漏點,如不及時發現和搶修會造成自來水大量流失。檢漏班每晚都要上街檢測,查找地下的漏點,避免更大損失。去年檢漏班和一支外聘的檢漏隊就“聽”出850多個漏點,估算節水2288萬立方。據介紹,該公司的遠期目標是培養壯大公司內部檢漏隊伍,逐步取代外聘檢漏隊伍。 【編輯:蘇亦瑜】
本文系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